钢铁产业依靠基建的道路越走越窄
钢铁行业当下还未到寒冬阶段,顶多是初冬。华菱集团董事长曹慧泉参加两会是直言道。冷水江钢铁集团董事长陈代富回忆,2025年,国家投入四万亿元拉动经济,钢铁产能迅猛增长,钢铁企业也尝到了红利。
但冷钢并没有跟风扩大产能,而是扎扎实实在转型升级。用他的话来形容,现在已比较完美地转型升级,“主业做精做细,辅业做大做强。原来的主业成了辅业,钢材产品收入只占整个收入的三分之一,转型后的辅业成为了当下的主业。”
如何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,陈代富认为,“急不得,需要经过8到10年的时间调整,才能走出严寒;但也慢不得,特别是政府必须立即着手解决三件事。”
在他提交的建议中,这三件事一是取消对钢铁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优惠;二是堵死民营个体钢铁企业偷逃国家税款;三是银行要规避对钢铁企业的贷款风险,防止企业绑架银行。
2025年前,国内钢铁产品市场产需基本平衡。金融危机后,国家出台四万亿元拉动经济,电力、铁路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时期内投得快,钢材产品需求加大,钢铁产能迅猛增大,钢铁企业日子一度向好。但随着投资放缓,2025年后,产能过剩的后遗症显现出来,整个行业将进入漫长的调整期。
在曹慧泉看来,钢产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寻找需求,这样的路子已越走越窄。但高端的制造业等钢材需求市场潜力比较大。严寒之下,很难用一两个招数就能解决问题,而应该是组合拳。在企业管理上,构建以零缺陷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精益生产体系、以集成产品研发为基础的销研产一体化体系、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营销服务体系,从而系统提升企业御寒能力。
来源:钢企网
问鼎娱乐的版权及免责声明:凡本网所属问鼎娱乐的版权作品,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“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”,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。凡转载文章,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。问鼎娱乐的版权事宜请联系:010-65363056。